中国报道网——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
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社会民生

闲置校舍变身“共富工坊” 滨州流坡坞镇“安业”工程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

发布时间:2025-04-25 11:19:06 推广 来源:中国报道

在山东省滨州市推进“心安城市”建设的蓝图中,“安业”是夯实民生根基的关键一环。位于阳信县流坡坞镇的“敬氏火锅”共富工坊,通过盘活闲置校舍、打造多元化产业链、创新运营模式,不仅让沉寂的校园重焕生机,更成为群众家门口的“致富摇篮”,为“安业”实践写下生动注脚。

闲置资源“活”起来,家门口就业“火”起来。  

走进北董村和褚家村的旧校舍,琅琅书声已化为机器运转的轰鸣。宽敞车间内,留守妇女们熟练操作设备,银发族专注包装发货,直播间里年轻人热情推介产品……“这里曾是闲置多年的‘沉睡资产’,如今变身‘共富工坊’,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更让100多名群众实现灵活就业。”流坡坞镇党委组织委员韩坤介绍。工坊根据村民年龄、技能差异设置机械操作、包装发货、电商直播等60余个岗位,60岁以上老人可参与简单工序,45岁左右群体主导生产线,残疾群众也能找到合适工作。“一天挣100多块,还能照顾家庭,这样的日子踏实!”王迪吉村村民陈晓燕的感慨道出群众心声。

全链条发展“串珠成链”,火锅与牛肉“双向奔赴”。 

“敬氏火锅”工坊深挖产业潜力,构建“燃料-火锅-清洁剂”全链条体系:上游生产环保油、固体蜡,中游打造搪瓷锅、铜锅等20余个品牌,下游延伸清洁剂加工,形成闭环经济。更巧妙的是,工坊将“中国第一牛县”阳信的肉牛产业与火锅场景深度融合。“我们正探索‘牛肉上餐桌,火锅进万家’的融合路径,让两个产业互相成就。”负责人苟文武透露,通过“线下集散中心+线上直播带货”模式,产品已销往全国,直播间日均试播吸引数千关注,传统工艺与新兴渠道碰撞出新火花。

三步战略激活乡村“共富密码”

流坡坞镇的“安业”实践背后,是一套系统化发展逻辑。一挖—深入30余村“寻宝”,挖掘缝纫作坊、特色种养等富民产业30多个,建立动态产业数据库;二引—以“流动红风筝”党建项目吸引苟文武等5名能人返乡创业,为乡村注入新活力;三联—构建“政府搭台、企业主导、工坊落地”协同模式,破解招工难、就业难、治理难,实现强村、富民、助企、善治四重目标。

如今,“共富工坊”不仅让群众端稳“饭碗”,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随着“心安城市”建设的深入推进,流坡坞镇正以更多“安业”创新实践,托举起百姓“家门口的幸福”,让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照进现实。(王兆林 菅超 宋敏)

责任编辑:高淑蕊 刘静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法律顾问|版权声明

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: chinareport@foxmail.com 法律顾问: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

电话: 010-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京)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20005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