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报道网——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
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滚动

浓烟滚滚,他们逆行而上……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13:48:31 推广 来源:中国报道

山间的薄雾还未完全消散,中交一公局一公司承建的S310线改建工程试验室驻地不足百米的居民家中突然腾起的黑烟,打破了清晨的宁静。

4月16日上午9时许,试验室主任赵京林正专注于手头事务,不经意间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向外一瞥,只见五十米开外的村民院落里,滚滚黑烟从厨房木梁处汹涌而起,刺鼻的焦煳味伴随着木料爆裂的噼啪声,迅速随风弥漫开来。“着火了!”,伴随着惊呼声,赵京林带着正在整理数据的五名试验员夺门而出。

S310线沐川县箭板镇至新凡镇段改建工程施工标段是四川省属重点项目,路线全长24.924公里,施工线路涵盖高山、河流、峡谷等地形地貌,最高落差80余米。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复杂,驻地与周边村民住所比邻而居,山林茂密重重环绕,民居与狭窄蜿蜒的山石小道间摆满了木柴等杂物,稍有不慎,星星之火便可能借助山谷间的劲风,呈燎原之势迅速蔓延。

火焰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蹿升到房梁顶部,大量浓烟弥漫,周围的居民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惊慌失措,有的大声呼喊求救,有的提水扑火却无济于事。幸运的是,村民提到户主是名独居老人,已经外出,并无生命危险。六名试验员迅速响应,冷静处置,将试验室所有的灭火器全部拿到现场开始初步的扑救。同时立即拨打了119火警电话,报告了火灾发生的地点及现场情况,请求紧急救援。然而,村镇地处高山,山路崎岖难行,消防车需2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达到,但眼前的火灾已经刻不容缓。

“会用灭火器的先上,对准火最大的地方,压制火源根部!”在快速评估火势和现场情况后,大家决定先动用手头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展开救援,采取分区域、逐步推进的灭火方式,先控制住火势蔓延的方向及清理周围的可燃物,再集中力量扑灭明火。试验员们带来的灭火器发挥了大作用,几位试验员率先担当,拿着灭火器挺身而出,顶着不断冒出的滚滚浓烟,寻找火势最大的地方进行扑救。周边的村民也从自家源源不断地运水到着火点附近,自发形成人力“输水带”,先行扑灭四周蔓延的火势较小的火苗。

四周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后,房屋内部的火势让大家犯了难。屋内门窗紧锁,无法准确判断可燃物的数量和火焰走势,只能看到屋顶燃烧的大火和浓烟。有着丰富应急演练经验的肖子湖知道,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可以观察屋内情况的入口,他指着房屋一角一扇狭小的窗户喊道,“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窗户?砸开能不能看到房间里面?”“那里正好是厨房的窗户,可以看见屋子里!”有熟悉房屋状况的邻居村民立马答道。周围没有合适的工具,大家直接用手里的灭火器底部一下下砸开窗户,大量浓烟涌出,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。众人顾不上躲开,齐心协力向内喷洒灭火粉末和水,经过两小时协同作战,终于成功扑灭明火。

从发现火情到灭火救援,试验室的众人严格按照“控制-清理-歼灭”递进式灭火程序,赵京林临危不乱精准指挥,队员们在浓烟中逆行奔跑,村民自发形成互助救援,共同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防线,既保障了救援人员安全,又最大限度减少了财产损失。

火场外,项目团队与驻地群众的情感纽带在并肩作战中愈发紧密。当天,屋主范嗣昭便将一封感谢信送到试验室众人的手中,“试验室全体同志发扬了一不怕苦、二不怕累、三不怕风险的精神,是新时代的‘活雷锋’!”这场浓烟中的特殊考验,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建设者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。(李建国 高娜)

责任编辑:高淑蕊 刘静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法律顾问|版权声明

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: chinareport@foxmail.com 法律顾问: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

电话: 010-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京)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2000508